古人常說:絲不如竹、竹不如肉。意思是說絲弦彈撥的曲子不如竹木吹出的曲子動聽,而竹木吹出的曲子又比不上人的喉嚨唱出的歌曲動人。這是一句評論音樂的妙語,它盛贊了聲樂的藝術魅力,認為人的聲音最能將人的情感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。而在畫冊設計中,也存在“文不如字,字不如圖”的概念,不是說文字不重要,恰恰相反,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文字的重要性。但是在視覺定位的時候,圖形給人們的印象總是會大于一段文字給人的印象。那么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?視覺錘在畫冊中的應用給與我們完美的答案。
要理解視覺錘理論,我們必須研究一下大腦。你不是只有一個大腦,而是兩個——左腦和右腦,右腦主要是處理一些視覺方面的信息,右腦就是定位戰略中視覺錘發揮作用的地方,而左腦則會記住定位中的語言信息。在視覺錘的幾個要素中,形狀、顏色、符號、創始人在畫冊中應用較多。
這是國外某主營手機卡的科技公司的畫冊,整本畫冊的形狀較為獨特,遠遠看去就是一張大號的手機卡,這樣一個視覺形象把定位的語言釘子釘入消費者的心智,這便是視覺錘與語言釘的結合。
上面是麥當勞某一時期使用過的畫冊,麥當勞的口號也是家喻戶曉,看到黃色的M誰不會想到麥當勞呢。這就是圖像給人們的潛意識,在廣告的重復,重復,重復中,形象已經植入人心。也許有些人還能記得這個品牌所用的宣傳口號,但你能否認那些知道圖案的人遠比那些知道口號的多么。
Wells?Fargo(富國銀行)是美國最成功的大銀行之一,它的歷史很悠久,于是用馬車作為自己的視覺錘,以提醒客戶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傳承。這邊是用公司的歷史和傳承作為視覺錘要素在畫冊中的體現。
三個案例分別從形狀、符號,創始人三個要素踐行視覺錘理論,那么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?在之前一部比較有名的電影中有這樣一段對白:人們不愿意相信,一個土匪的名字叫牧之,人們更愿意相信他叫張麻子,人們特別愿意相信,他的臉上應該他媽的長滿了麻子。這樣一段話糙理不糙的對白,略帶諷刺的讓我們深刻的感受到占領心智的重要性,而視覺錘則幫助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占據一席之地。